伺服线束的多芯线缆的导线应选用导电性良好、抗干扰能力强的材料制造,以确保信号的高质量传输。编织套管则用于保护线缆免受外界物体的损伤,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端子则用于连接线缆和驱动器、电机,起到信号传递和电力供应的作用。
伺服线束代加工是指将伺服电机与线束(电线和连接器)进行绑定和连接的一种加工方式。在伺服系统中,线束被用于将电源、信号和控制线缆连接到伺服电机,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和运行。
伺服线束代加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线束设计:根据伺服系统的要求,设计线束的结构、规格和长度等。线束的设计需要考虑电机的电流、电压和控制信号等因素,确保线束能够稳定地传输电能和信号。
2. 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电线和连接器材料。电线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高温、耐磨损的特性,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和防护性能。
3. 切割和剥离: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剥线钳等工具将电线的外绝缘层剥离,露出导体。同时将连接器的外护套剥离,露出接点。
4. 线束组装:将剥离后的电线和连接器进行组装。根据电线的功能和位置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的牢固和稳定。
5. 引线和固定:将线束的引线与伺服电机的引线进行连接,并使用绑带、胶带或夹具等方式进行固定,防止线束松动或磨损。
6. 测试和调试:完成线束组装后,进行测试和调试。通过连通性测试、电气参数测试和信号传输测试等,确认线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伺服线束代加工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加工,确保线束与伺服电机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代加工能够提供规范的质量控制和快速的交货周期,满足客户对线束的需求。
伺服线束代加工在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机器人和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使用高质量的线束和精确的加工工艺,能够提高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系统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伺服线束代加工是一项重要的加工技术,在伺服系统中起着关键的连接和传输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加工流程,能够确保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伺服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移动参数:
弯曲半径:拖链内移动 最小12.5*d
非拖链内移动最小10*d
固定铺设:最小7*d
使用温度范围:拖链内移动 -15o C ~80o C
非拖链内移动-5 o C
固定铺设:-20°C~80°C
最大速度架空:3m/s
滑行: 2m/s
最大加速度架空:20m/s2
行程距离:架空应用和行程距离小于100米的滑行应用
电缆结构:
导体:特殊高柔性设计的精细多股铜线
绝缘材料:高机械性能的PVC混合物
芯线结构:芯线以优化的节距绞合在一起,一根为黄/绿芯线,其余均为黑色芯线带白色数字
外护套:低粘性,耐油PVC混合物,适用于拖链
额定电压: 300/500V
测试电压:2000V(符合DIN EN50395标准)